朕即大宋 作 者:杨氏良家子 免费阅读

朕即大宋

作  者:杨氏良家子 免费阅读

小说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小说全文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大结局无广告

小说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百度云TXT下载

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百度网盘TXT下载全集

3 条回复

哪怕紧张的局势一触即发,斡离不依然是笑面虎模样,嘴角带着冷笑,说道:“国相要记得,是谁把你带到了汴京城下。左路军攻打一个小小的寿阳城三攻不克,折损上万人。又绕路到平定又不克,折损三千人。是我东路军从东侧夹击,才助你左路军来到汴京城下。”

赵桓眉头一皱,知道不能让矛盾继续激化下去,如今毕竟还在粘罕营中,双方未撕破脸面,一切都还好说,可一旦局势失控,斡离不可能只是丢了面子,但自己却可能永远的失去了返回开封的机会。

于是赵桓主动开口,不能让粘罕继续敌视下去,说道:“国相在犹豫什么?朕只是为了与大金结永世之好,有何可防备?大不了朕说服百官之后,再返回营中,等我朝银绢缴纳足够,待贵军班师回朝,朕再与国相告别。”

“若宋主一去不归……”

说到这里粘罕都哑然一笑,这胆怯懦弱之辈哪有一去不返的勇气?己等两次相召,他都畏畏缩缩的来到了大军营中,卑躬屈膝,摇尾乞怜,期望大金能罢兵退军,和睦修好。

斡离不也是如此觉得,正如宋主所言,赵氏子弟生死皆系于金军刀下。

十万金军已经攻破汴京,随时能杀入皇宫,宋主怯懦哪敢拒绝己等相召?

所有金军都有恃无恐,放他回城,最多耽误一两天时间,随时可以将其召回大军营地。

可是万一他成功兑现所言,则金国获利之丰,不敢想象。

退一万步讲,这种废物掌控宋国,也是金国之大幸。换上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比赵桓更差劲。

这是一件不会有任何损失,却有可能获取天价财富的事情。怎么看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粘罕还在犹豫,斡离不已经下定决断,如今局面更符合他以赵氏治宋国,为金国藩辅的战略规划,说道:“那便请宋主返回汴京,主持和议事宜,催促缴纳银绢。”

赵桓内心激动万分,却强装镇定,为防止二帅看出自己内心急于返回的真实意图,哪怕再焦急,也装作一副不急不缓的模样。以退为进,说道:“如今天色已暗,明日朕便返回汴京,督促朝廷为大军缴纳岁币、银绢。”

就算事有不济,至少自己也能跟随二太子斡离不的军队离去。离开了粘罕营地,那回旋的余地就增加了许多。

这番举动成功打消了国相粘罕的疑虑,此前其一直担忧赵桓耍阴谋诡计,意图以拖待变,等到勤王大军汇合于汴州。因而粘罕十分刻薄的催促道:“国家大事,岂能因区区天色而有所延误?宋主请即刻返回东京,说服朝廷百官,昭告天下割长江以北给我大金。”

催促倒不是粘罕愚昧,也不是粘罕改变了战略主张。而是穿越这种事,完全不在粘罕的意料之中,从赵桓进入金军大营,到如今也只有几个时辰的时间,一直待在房间内,于外人看来没有任何变化。谁会想到忽然之间,赵桓性情大变?不仅粘罕,金军上下每个人都丝毫未曾想过赵桓会一去不返。

粘罕的意图是在勤王大军汇集之前,让宋主抓紧时间颁布诏书,命令朝堂将长江以北割给金国之后,一切完成后,再将宋主传唤回金军大营。如此才能再次掌控宋主,否则让宋主待在斡离不手中,还不知道二人会合谋些什么更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作为金军的左右两路元帅,粘罕不可能真的与斡离不大军刀戈相向。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消息传回金国,对谁都没有益处。而且对粘罕更不利,粘罕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要阻止宋主说服百官割长江以北给大金,为此甚至不惜同室操戈。

赵桓竭力压下内心的激动与身体的颤抖,在刀尖上起舞了这么久,终于得以脱困。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赵桓拼死一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策立宋国为藩辅,受金朝节制仍是如今金朝的主要共识。哪怕一直对宋氏怀有浓烈敌意的粘罕也承认这一点。

历史上一直到二月五日,宋钦宗被废的前一天,二太子斡离不还是反对废黜宋帝,说:“已经向朝廷表奏立藩,岂能中途更易?”

金国最忠诚的二狗子萧庆也力谏粘罕:“废宋主赵桓,康王赵构必然自立,不似赵桓庸怯,请再思。”事实也证明了萧庆的眼光,赵桓被带到北方,赵构立即接手政权,建立了南宋,是为宋高宗。

连太学学生都能看出来:“金国善莫若亲宋,亲宋则大金获无穷之利。茍君(皇帝)不归,则中原必自此乱,乱则豪杰既出,岂大金之利哉?”

粘罕作为金朝最才干斐然的国相,对此可谓洞若观火,在废立的前一天,也亲口对萧庆说:“宋若归诚于我,当保全。”于是亲自派萧庆前往与宋钦宗谈判,只要宋钦宗表现诚恳,完全不会被废。

只是宋朝君臣脑回路清奇,史载:“宋主诸臣不复与议”。这才彻底将路堵死,粘罕冲动决策,在天亮之后废掉徽、钦二宗。结果导致南宋建立,与金国血战数十年。若不是大金第一孝子完颜构杀了岳飞,金国社稷都有板荡之威。所以,粘罕完全能看清,不废掉宋主,金朝才能获取最大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赵桓鼓起勇气略一挣扎,就导致了与历史完全不一样的走向。

看着赵桓蹒跚离去的身形,金军将帅官兵,皆一脸骄狂傲气。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在寒风中蹒跚离去的瘦削身影,在不久的将来会拉开铁血大宋的帷幕,掀起一个时代的血雨腥风。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穿越这种事,是任何人都不会想到的。

穿越者完全无需惊恐担忧身份暴露,没有人会脑洞大开想到身边的人顷刻之间换了一个灵魂。提出这种想法的人,完全要比穿越者更加可疑。

在金军大营外,赵桓汇聚了自己的臣属。一同进入金军大营的宋臣,除了郓王赵楷依旧被扣押,其他冯澥、曹辅、吴开、莫俦、孙觌、谭世绩、汪藻、郭仲荀、李若水等人都被放回。在营外还有一直在等待的皇帝仪仗、黄屋夹队、禁军士卒等共三百人。

赵桓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个性,更不会在金军大营前与臣属絮絮叨叨。不给金军任何反悔的机会,看见属下,赵桓便清晰果决的直接下令:“返回东京。”

这些跟在赵桓身边的大臣,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干。甚至绝大部分连忠贞气节,抱负胆量也没有。

全是赵桓将来要逐一清退的冗官。

只有礼部侍郎李若水还算忠勇,宋钦宗被废时,李若水大骂金军不讲信义,并严辞拒绝国相粘罕的招揽,骂声不绝。粘罕无奈,命人割下李若水舌头,李若水不能用口骂,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凌迟而死。

金人后来相谓之曰:“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

但也不要指望赵桓对他有多大好感,今天白天力劝宋钦宗再次自投罗网,进入金军大营的就是这个人。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可以信用,但不能重用的忠臣。可以相信他的气节,但不能相信他的能力。

李若水的官职是礼部侍郎,曾经兼权知开封府事。

虽然电视剧《包青天》里包大人开封府尹铁面无私的名声流传极广。但是包大人可从来没做过一天的开封府尹。因为宋朝只有亲王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包大人只做过一年的权知开封府事(代理开封府尹)。也就是李若水曾经担任的职务。

赵桓返回汴京的路上,已经粗略想了几点用得到李若水的地方。穿越以来首个任命就是将他重新任命为权知开封府事。

这个人能力一般,眼界有限,但是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而这混乱的时局,皇室威严扫地,人心混乱浮躁。赵桓最需要这种死心塌地的人才,能坚定执行自己某些突兀的命令,为自己安稳开封人心。

想要死守开封,等到勤王大军来援,击退金兵,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

至于能不能守住开封城,赵桓还略有几分信心。因为北宋灭亡后,名将宗泽组建东京留守司,非但能守住开封城,还能带着汴京百万居民在黄河沿线与金军激烈征战。第三次开封会战,在宗泽的带领下,以宋军获胜而告终。

北宋诚然有各种弊端,其灭亡具有必然性,但靖康之难却是万千偶然事件组合到一起形成的一个黑天鹅事件。大宋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膝盖太软。只要换个膝盖硬的上台,稍微作出一点改变,北宋就完全不可能在靖康之难中亡国。

这一点不仅是赵桓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兆亿同袍的共识,无数先贤精英总结的经验,更是整个民族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中原汉族大一统王朝,历代治国都是对前朝得失进行打补丁。比如宋朝重文轻武就是对中唐以来武人乱国的修正。

明朝作为宋朝之后,另一个汉王朝。对宋朝的反思,却并不是重文轻武。而是将一个贯彻始终的大补丁修到了求和方面,大明铁律绝不求和,不称臣,不纳贡。

这就是因为明朝精英反思宋朝之失,其他一切弊端都是廯疥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只有一个,君臣一味卑躬屈膝,求和纳贡,导致亡国灭种。

这意味着如果是一位明朝穿越者,想改变宋末局势,采取的手段会同赵桓一样,坚决抵抗,誓不求和。

只有达成了“不求和,不放弃抵抗,北宋无论如何都不至于亡国”的共识,赵桓才有信心施行接下来一系列的手段。

南薰门。

历史上宋朝京都官员曾在此地等候迎接宋钦宗从金军营地返回。而金人堑南薰门路,京都人心大恐。

但今日,无数官员、百姓、妃嫔却如愿以偿的迎接到了他们的皇帝。

时值正月,天寒地冻,路边的树木上都覆盖了一层坚冰,屋檐下一支支冰锥长达数尺,尖如利剑。

这风雪萧条的景象,就像如今大宋的国运,入眼所见尽让人心寒,看不到一丝温暖希望。

无数官员臣民皆心头沉重,彷徨无主。

直到皇帝车架仓皇的停在了南薰门前,火把下,众人都看见了胸前染血,一脸苍白的皇帝。

无数人更是心中冰凉,悲痛难抑,忍不住嚎啕大哭。这是一国之君啊!竟然如此狼狈。

皇后、宰相、高官们一拥而上,激动的围着赵桓,关切问道:“官家!官家!您怎么受伤了?”

一片慌乱之际,赵桓身躯站的笔直,语气坚硬,呵斥道:“哭什么!朕还没死呢!”

皇帝强硬有力的话,令周围官员心中一震,纷纷噤声肃立。

前世赵桓曾经思索过太多次,若有机会,该如何洗刷这个名字背后的耻辱。对靖康之难每一天的经过,可以说刻骨铭心。

如今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赵桓当即开始付诸实践,部署自己曾经设想过的规划。

说道:“升签书枢密院张叔夜为枢密使,总览东京军务。立即清点禁军人数,检查武备铠甲,明日之前将详情报于朕。记住是详情!朕要你详细清点到每一个禁军士卒的人头,而不是那顶着一大半空饷的禁军编制!”

宋军吃空饷的情况有多严重,几乎是人尽皆知。京城要是有八十万禁军,还至于被区区十余万金兵围在城中?

张叔夜闻言一惊,自元丰改制之后,枢密院再不设枢密使,而是以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签书枢密院等官职管理枢密院。

如今重设枢密使,并令自己总览开封军务,这似乎是一改枢密院权力分散,政不由一的传统。

张叔夜连忙回道:“臣必不负官家所托。”

赵桓点了点头,时局已经如此动荡,能不能活过明天还不知道,这时候还坚持分权掣肘,简直是不可救药。

况且,此时连兵马大元帅都已经任命给了赵构。还担心什么小小枢密使的权力过大?只有调兵权的枢密使,权力在再大能够大过天下兵马大元帅?

紧接着赵桓又颁布一项任命,说道:“复刘韐[ge]为京城四壁守御使,令其统领禁军死守内城!”

赵桓作为一名后代人,虽然有死战之决心,但无奈从未经历过冷兵器战争,对战事七窍只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朕即大宋

作  者:杨氏良家子 免费阅读

小说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

小说全文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大结局无广告

小说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百度云TXT下载

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百度网盘TXT下载全集

0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