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不平
作 者:花山叶香 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全文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大结局无广告
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百度云TXT下载
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百度网盘TXT下载全集
啊啊啊!一声声嘹亮的婴儿啼哭传来,在狭小的茅草屋里回荡着。“是个男孩,带把的!”
一个磁性的大嗓门喊了出来,原来是上了年纪的接生婆“真的啊!老天爷保佑,我王家有后了!”
一个满脸胡子拉碴的糙汉冲了过来,从接生婆怀里抱起婴孩高兴的喊着。“菩萨显灵,母子平安!”
接生婆又满脸欣慰的说到。糙汉听到后才反应过来跑到床边看着床上脸色苍白的妇人,用手抚摸着她。“辛苦你了,娘子!”
“不辛苦,能为王家延续香火我很开心。”
妇人睁开疲惫的眼睛,弱弱的说着,而后又看了看糙汉怀里的孩子,脸带温柔的笑意。“让我看看孩子吧!”
糙汉听到后才连忙把孩子放到床边,妇人看着有点皱巴巴的孩子嘴角上扬,很是开心,然后开始睡着了。床边的婴孩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满眼都是好奇心。“这里是哪里啊?发生了什么事啊?”
小婴孩的脑海里不自觉的发出这样的灵魂疑问,原来此时小孩身体里有个来自蓝星的成年人的灵魂!王宏志此刻意识有些混乱,没有明白自己当前的处境,只能茫然的看着破旧的屋顶,许久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天电闪雷鸣刮风下雨,自己之前在大街上走着,然后一道闪电劈倒了一棵大树突然被一辆轿车躲闪不及给撞飞了,然后就失去了意识,接着醒来就变成了一个小婴儿,咿咿呀呀说不出话来。“我这是穿越了吗?”
王宏志自言自语着,有惊讶也有欣喜。“哎,我应该已经死了,然后才能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蓝星家境普通,父母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自己的能力也很平庸,导致自己学校毕业后不能找到稳定的工作,也找不上对象,一直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混吃等死就像行尸走肉一样!这样社畜的生活自己早就过的不耐烦了,正好被车撞死让父母可以得到一大笔赔偿金,可以安享晚年,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希望来到这个世界自己能生在富裕家庭,让自己含着金汤匙出生,不要再做穷鬼那就好了!”
王宏志心里意淫着,然后瞪大眼睛观察四周,脸上逐渐有了失望的表情。只见屋顶是破旧的,连顶梁柱都没有,再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没有奢华的家具,并且屋里还弥漫着一种难闻的气味,根本就是陋室,穷人随意搭建的茅草屋!“完了,上辈子是穷鬼,这辈子依然还是穷鬼真是倒霉透了!”
王珂心里非常绝望,自己没有小说当中的猪脚光环,注定一辈子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王珂内心深处纠结着,毕竟身体还是刚出生的婴儿,不久之后眼皮打架沉沉睡去。几天后,妇人坐在在院子里怀里抱着王宏志,一脸开心地逗弄着他。“夫君,咱们该给孩子起个名字了!”
“好的,明天我就去村里唯一的秀才家,让他这个读书人给咱儿子取个好名字。”
王宏志一听给自己取名字心里有点小激动,毕竟一个好听的名字还是有好处的!更何况古代人给孩子取名字是有讲究的。首先必须说明的,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古代人有“姓氏名字号”这几样才算是完整的称谓。在我国的传统文献《礼记檀弓上》就提出“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翻译过来就是说:“小的时候称呼名字。等到二十岁举行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之后就会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谥号。这是周朝的制度。”
把人的一辈子给安排好好的。幼名是乳名,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小名。读书后就取一个正式名字叫学名,有的人学名和本名是一样的。贫苦的老百姓很多人没有文化,孩子从小务农,所以小名就用一辈子了。冠字呢,指的是行冠礼的时候要表字,古代20行冠礼。事实上大多数人冠字的时候都要早于20岁,唐代叫元服,岛国圣德太子之后全面学习唐朝所以也叫元服。女子15岁之后行“及笄礼”,也称“笄年”。笄同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也就是说表示已经成年了,可以结婚了。死谥是人死以后所用的,谥其实在古代非常的重要。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讲究“盖棺定论”,担当生前事是为了“赢得身后名”。当然谥号这个就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了,一般是帝王和大臣(一品以上)才能使用。在蓝星先秦古代时期取名不甚讲究,齐桓公叫小白,孔子叫孔丘,是他出生的时候,头顶凹陷了一下,和坑一样。孔子的儿子叫孔鲤,是因为儿子出生的楚国国君派人送了一条大鲤鱼去祝贺。所以华夏文化里其实“鲤鱼”一直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在华夏北方很多的地区,鲤鱼还是道名菜。上层社会都这样,底层老百姓更不讲究了。在古代名用很少,古代生活中互相称呼“字”比如三国里互相称呼的就是字,因为三国里面很多都是官员贵族,反而去看《水浒传》很多人就称呼名,甚至诨号。那么给孩子取名字有什么讲究呢?古代取名有一定的忌讳,有几个原则:第一不可以国:不能叫王法国、赵美国、徐叙利亚、钟刚果第二不以山川:古人认为山川都是神之所在,叫山川是僭越。第三不以官职:没有叫张书记、马股长、第四不以畜生:比如牛羊猪狗***犀牛大象蜜獾傻狍子第五不以隐疾:没人会叫新冠、肠炎、感冒、腹泻。门阀贵族兴起之后,贵族是郡望,所谓郡望就是郡中显赫的门阀贵族。起名不但文雅,而且用“通字”也就是一辈的人用一个单字。再后来通字就变成字辈,也就是每一辈用同一个字,有讲究的大家族甚至会提前准备好很多寓意美好的字给子孙后代来起名使用。这样延用下去就成了族谱和家谱。后辈就按照祖先准备好的谱名来使用,其实类似欧洲家族的纹章,大家凭借字辈就能知道自己是那一枝的,辈分高低。其实所谓家谱体现的就是华夏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后来很多大家族的家谱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毁灭了,这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那么如果不受家谱的限制自己想给孩子起个好的名字有什么方法吗?古代的谱名其实也是用一些意寓美好的文字,往往是从一些文献典籍或者佛经中找到的一些字。比如古人就曾经从《说文解字》中寻找给孩子取名的字,因为这部文献包含了很多资料《说文》征引的经书古籍中不仅有《诗》《书》《礼》《易》《春秋》,还有《老子》《墨子》《韩非子》《国语》《逸周书》《楚辞》《史篇》《山海经》《司马法》《太乙经》等。从里面可以找到寓意美好,而且好听的字来作为名字。个人观点汉赋和乐府诗这种可以谱成曲子去唱的作品中辞藻华丽而且韵律美好,里面有不少可以拿来取名的的素材。
第二天满心欢喜的王父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拿着礼物上门拜访村里唯一的读书人范秀才。范秀才已经是三十而立之年,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但是心中就是有出仕当官光宗耀祖的执念,屡败屡战。但是老天爷似乎就是不让他中,考了十几年就是名落孙山!终于范秀才心灰意冷,回到村里当了私塾教书先生,勉强维持生计。王父到了范秀才的家门口,只见是比较破旧的砖瓦房,四周都是低矮的土墙围起来。不过还是比王父的茅草屋高了一个档次。然后王父用手敲了敲门。吱呀一声大木门打开,出来一个比较年轻的妇人,身穿简单的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粗布裙没有任何装饰,裙边儿都已经磨得开了花,腰带上有两三个补丁,看得出来缝的很细致。上身还披着一件黑色的外褂,黑里透白,已经成为了深灰色,开线的地方都被细心的补好了。人虽穷,但衣物整洁清爽,一副典型的农家妇女装扮,不过面容长得较好,有几分姿色。“是王哥啊!有什么事啊?”
妇人见到王父立马莞尔一笑,朱唇轻启。“我婆娘生了个男孩子,想给孩子取个名字,而我又是大老粗一个,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特地请范秀才给取一个好名字。”
王父憨憨地一笑,顺便把礼物递给妇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取名字又不是什么大事,不必麻烦的!”
妇人听后拿着礼物想要还给王父,王父坚决不要。妇人拗不过只好收下,并把王父带到一间客房,嘱咐王父稍等片刻。不一会儿房门打开,走进来一个人,身穿白色的儒服,头带白色的头巾,脚穿白色的鞋袜。此前范秀才多次科举不中,心中郁闷之气充满全身,多年来熟读圣贤书就是为了一展自己的抱负。而今屡屡不能中举,心中的信念崩塌,对圣贤书失望透顶,一气之下撕碎了这些无用之书。恰在此时王父带着礼物来找自己帮孩子取名字让自己觉得自己不是无用的书生,同时一个念头涌上来,便收拾一下心情出来见王父。“见过范秀才。”
王父看到男子进来赶忙起身打招呼。范秀才轻轻点头示意,而后坐在主位上,然后示意王父坐下。“你的来意我娘子已经告诉我了,我就帮你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就叫单字法。”
“法字义,略当于中文物字之意。中文物字,乃至普遍之公名。一切物质现象或一切事情,通名为物。即凡心中想象之境,亦得云物。物字亦恒与事字连用,而曰物事或事物。物字所指目者,尤不止于现象界而已。乃至现象之体原,即凡云为万化所资始,如所谓道或诚者,亦得以物字而指目之。”
王父听着范秀才侃侃而谈,听的云里雾里,只觉得这个名字寓意很美好,心里美滋滋的。好不容易等到范秀才罗里吧嗦一大堆说完,便连忙起身告辞。而王父怀中的婴儿听到“王法”这个名字心里有些惊讶!在蓝星上华夏自古及今,社会公权被皇(王)族私有。其法制则变成皇(王)家的私用工具。名有“国法”,实为“王法”。此谓王法无情:不惜一切手段,维护王权统治,如腰斩、凌迟,灭族等。王(皇)者,九五至尊,代天牧民;地方长官,替王治庶。王者,集权力与法制于一身,一言一行,举手顿足都成法。权就是法,法亦是权。誉之金口玉言,不可轻开。王法一词代表了王权,至高无上!而范秀才给自己取名叫王法,可见他自从科举不中之后便对朝廷心存怨恨,充满了蔑视!不过自己来自现代社会,对王权没有敬畏感,自然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只是希望这个名字在这个异世界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从此以后我就叫王法了!”
在王父怀里的婴儿,也就是王法心中大喊到。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王法已经长到六岁了。由于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王珂虽然身体是小孩子的身体,但是王法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该怎么办,思考着自己的出路。古代农民子弟的出路很狭窄,除了老老实实的种地首先就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了,万一中举就是一步登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但是科举考试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相当激烈,比蓝星时候的高考还要残酷无比!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蒙元时期停废科举长达八十多年,之后恢复科举。元朝科举每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即唐宋时的发解试。蒙古人、色目人只试经义、对策二场;汉人加试一场,为赋与杂文各一篇。这体现出元朝科举的巨大的民族不平等!元朝的科举并未改变元朝官僚机构中绝大部分为蒙古、色目贵族和受提拔的胥吏占有的情况,这一点是元朝吏治比其他封建王朝更加腐败黑暗的基本原因。元朝上层的蒙古、色目贵族,多是文化水平浅陋、不识时务、贪婪昏庸之辈。元朝大量的中下级官吏则由州县衙门的刀笔胥吏提升而来,这批人缺乏封建道德和知识教育,专以盘剥敲诈为务。历代封建王朝对贪官都有严刑惩治的明文,惟独元朝不给官吏发放俸禄,官吏所辖州县类同封建采邑,等于公开放纵官吏“吃人肚皮”。明清时代的科举成为一个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苛严的庞大体系。明清科举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往往又分层次。明、清两代都实行“科举必由学校”之制,参加乡试的士人,必须是官办学校的生员;地方学校的优秀生员,可以报送到京师国子监读书,而国子监生则可直接选授官职。明清之世,监生一直有选授官职的可能,一般生员入国子监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等级和规矩。
砍不平
作 者:花山叶香 小说免费阅读
小说全文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大结局无广告
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百度云TXT下载
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百度网盘TXT下载全集